|
高建群小传 |
高建群,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祖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画家、文化学者,“陕军东征”现象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文坛难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历任陕西省文联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大秦印社名誉社长,陕西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西安航空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被《中国作家》杂志社授予当代最具有影响的作家,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等。 其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遥远的白房子》《伊犁马》《我的菩提树》《大刈镰》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在北京研讨会上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据此改编的35集电视连续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在央视八套热播。《大平原》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名列长篇小说榜首;《统万城》获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优秀图书奖,名列长篇小说榜首,其英文版获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高建群也是第一个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的内地作家。 高建群履历 1976年,以组诗《边防线上》踏入文坛。 1987年,以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引起文坛强烈轰动。 1989年,担任延安地区文联(代)主席兼《延安文学》主编。 1993年,当选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3年,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出版,被誉为中国式的《百年孤独》,陕北高原史诗。并引发中国文坛的“陕军东征”现象。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央视8套播出后,再次引起轰动。 1993年至1995年,挂职黄陵县委副书记,专职创作,其代表作《最后一个匈奴》即为挂职期间所作,他也因此一跃成为陕军东征“五虎上将”之一。 1997年,参与央视十频道开播策划,并与新疆作家周涛、北京作家毕淑敏共同担纲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大西北》总撰稿。该片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当选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2005年至2007年,挂职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长篇小说《大平原》即在此期间酝酿成型。 【延伸阅读】 2005年4月,高建群受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的委派,前往西安高新区挂职任管委会副主任。高建群在任命会上的精彩发言《艺术家,请向伟大的生活本身求救吧》,新华社发了通稿。到任后高建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管委会,邀请陕西省“5·23”采风团的艺术家们来高新区采风,让艺术家真切感受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正面临着巨大变化,同时积极邀请中央驻陕和省市主要媒体来高新区座谈采访。 2007年高建群在西安高新区挂职满两年零七个月。本来他的一部以家族人物为原型的关于关中平原20世纪史的长篇小说,已经写到了20万字,但就在此刻他手头两年来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让他突然改变了想法:应该写一些与高新区有关的作品,于是二者合一,写出长篇小说《大平原》。 2013年7月获聘西安航空学院文学院首任院长。 2017年9月获聘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 2020年5月4日,获聘大秦印社名誉社长。 2020年7月19日,西安高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高建群当选为高新区文联第一届主席。 名家说高建群 老高说,《大平原》是讲他讲过的最好的故事,就冲着这句话,我一定要好好地读一读这部长篇。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我劝大家注意,高建群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路遥 春秋多佳日,西北有高楼。 ——张贤亮 解析《白房子》——高建群是一位从陕北高原向我们走来的略带忧郁色彩的行吟诗人,一位周旋于历史与现实两大空间且从容自如的舞者,一个善于讲庄严谎话的人(巴尔扎克语)。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 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在看完《大平原》之后很感动,因为他没想到高建群在“潜伏”多年之后突然拿出如此有分量的作品。“《大平原》把家族史兜个底掉,看后让我很心动,也很心痛,唤起我对故乡,对农村的情感,唤起我强烈的根的意识。”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 《大平原》有内在的惊心动魄,写家族的尊严、生存的繁衍史,实际上是写我们民族强韧的生命力。这部长篇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书写“命运”的优势,不是写一个人的命运,而是写了三代人的命运,厚重感非常强。他同时提到:“韩寒、郭敬明的作品为什么不能评茅盾文学奖?我想主要是缺乏厚重感。厚重感这个东西与历史、社会是有关系的,80后创作的弱点之一就是,他们只写当下,只写个人,对历史和整个社会的概况认识较少,所以我们总觉得拿来评茅盾奖轻了点。” ——评论家胡平 高建群对《大平原》中的女性人物都满怀敬意和温情。为了家族立足,高安氏骂街骂了半年,成为一道风景。用这种方式起到了威慑作用,来捍卫高家人生存的权利。顾兰子是书中的灵魂式人物,也是这部书苍凉的体现。 ——评论家雷达 《大平原》基于高安氏、顾兰子等乡村女人的坚韧形象,这部新“乡土女性小说”中女人比男人强,乡土文明决定了女性在乡土生活里面所具有的支配性。 ——评论家孟繁华 《最后一个匃奴》晋京的盛况如在目前。27年了,它远远跳过速朽期。27年了,它的风采依旧。27年了,人们——特别是陕西读者没有忘记它,了不起啊! ——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 作为延安的一位文艺战线上的老战士,听到介绍,《最后一个匃奴》这部长篇小说写了大革命时期以来的三代人的命运,直到现在的改革开放时期,这还是过去没有人写过的重要题材,我很高兴!我祝贺这部作品出版,并获得成功!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陈荒煤 27年前,《最后一个匈奴》在北京引发轰动一时的“陕军东征”’,至今在文学界仍是一个历史性的重要话题,一段难忘的记忆。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社长周明 高建群文学作品创作目录 1976年 《组诗:边防线上》。刊登于《解放军文艺》,署名是“战士高建群”。包括《给妈妈》《裝蹄员的心》《边境线上的小河》,后入选建国三十周年《解放军诗歌选》。(责编 李瑛 纪鹏 韩瑞亭 雷抒雁) 1979年 2月:诗歌《0.01——血液与红泥》,发表于《延河》。(责编 汪炎) 8月:诗歌《将军山》,发表于《延河》。(责编 闻频) 1980年 2月:短篇小说《杜梨花》,发表于《延河》。(责编 杨明春) 1984年 散文《很久以前的一堆篝火》,发表于《延安日报》。(责编 杨葆铭) 1985年 诗歌《人生百味》,发表于《星星》诗刊。(责编 叶延滨) 诗歌《五月的哀歌》,发表于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叙事诗丛刊》。(责编 潘万提) 散文《现代生活启示录》,发表于《文学家》。(责编 陈泽顺) 1987年 3月:散文集《新千字散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约稿编辑 陈续万 责编 赵常安) 10月: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首次发表于《中国作家》(第5期)(约稿编辑 陈续万 责编 赵常安)、《小说选刊》(第10期)(责编 高叶梅)、《中篇小说选刊》(第6期)(责编 张健行)。 【延伸阅读】 198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购得改编权,由该厂文学部主任据此改编的电影剧本《血溅阿尔泰》发表于《电影创作》杂志第十期(责编顾海音) 随后,《小说月报》、《新华文摘》、《解放军文艺》等转载了《遥远的白房子(中篇小说)》。 2013年,台湾风云时代公司出版繁体竖版《遥远的白房子》(责编陈晓琳) 2014年4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遥远的白房子》。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 《遥远的白房子》是作者1987年创作的轰动文坛的中篇小说; 《重返白房子》是作者2000年、2012年两次重返白房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难以释怀的白房子》则是作者抒发的对白房子难以释怀的精神宿求及本书再版时作者激情澎湃的心底之音:老兵没有死亡,只有凋零。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终生体悟:白房子一直是我年轻时代的一个噩梦。那条叫做额尔齐斯河的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那座横亘在中亚细亚地面的阿尔泰山,那块干草原,那座白房子。它是如此深的楔入我的生命之中,每次想起它都会给我带来一种病态的深深的忧郁。白房子是我的梦魇之乡,我的永远的噩梦,我的十字架。许多年来,我像蜗牛一样背负着我的十字架,走着我的蹒跚的人生。因为它,我才成为现在的我,独特的我。 中央电视台采购四十五集电视剧改编权,电视剧剧本经由原著作者修改、审阅,目前,在央视以作者同名小说改编的年度大剧《遥远的白房子》即将开拍之际,重温经典,探寻一个老兵的经历及心路历程,对每一位读者都是一次生命价值的拷问。 1988年 3月:诗歌《给妈妈》,发表于日本《福井新闻》(昭和63年3月17日)。 12月:中篇小说《骑驴婆姨赶驴汉》,发表于《中国作家》(第6期)。(责编 杨志广) 1989年 4月:中篇小说《伊犁马》,发表于中国工人出版社《开拓文学》第三、四期合刊。(责编 叶梅珂) 5月:编选《今文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高建群诗选》,内部出版。 10月:中篇小说《老兵的母亲》,首次发表于《中国作家》(第5期)。(责编 杨志广) 1990年秋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建群主编、点评大学课外教材《今文观止》现当代文学散文卷。(责编 田和平) 1991年 3月:散文集《东方金蔷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责编 田和平) 4月:散文《陕北论》发表于《人民文学》(第4期)、《散文选刊》。(责编 韩作荣) 8月:中篇小说《雕像》,发表于《中国作家》(第4期),获得该杂志中篇小说奖=(现为“冯牧文学奖”),名列榜首。(责编 杨志广) 创作谈《为了第一个猴子开始的事业》,发表于《解放军文艺》(第8期)。(约稿编辑 周政保 责编 丁临一) 1992年 5月:创作谈《史诗与二十世纪》,发表于《文学报》。(责编 李俊玉) 6月:散文《你们永远与延安杨家岭同在》,发表于《人民文学》(第6期)。(约稿编辑 崔道怡) 9月: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初版),作家出版社出版(责编 朱珩青),2006年再版。 【延伸阅读】 1992年,光明日报《书摘》杂志选辑刊发《最后一个匈奴》部分章节。 《最后一个匈奴》概述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于1993年5月19日在北京举行。陈荒煤老人发来贺信。首都的评论家和各大中央媒体悉数参加。蔡葵先生认为这是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阎纲先生认为这是高原史诗。旅英学者赵毅衡先生认为这是家族小说,两个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在大时代的沉浮。大会提出的“陕军东征”这个口号(倡议),后来席卷文坛,蕴成出版业一时之盛。 1994年夏,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台湾汉湘文化发展公司分别以繁体字竖排版分别重版《最后一个匈奴》,该书获评香港94国际书展十大畅销书之一。 200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最后一个匈奴》 2006年、2016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最后一个匈奴》 2011年4月,陕西作家“东征”作品首度“触电”了。高建群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改编的三十五集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登录CCTV-8黄金强档连播三次,并在全国各地方频道播出。这也是“影视陕军”2011年登陆央视的首部作品,“文学陕军”和“影视陕军”实现了跨界“联姻”。该片由央视副总编张华山(《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之子)担任监制,著名影视人李功达担纲制片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曾执导《大秦帝国》《特殊争夺》等剧的延艺出任导演,潘粤明、刘涛、秦海璐等领衔主演,剧中充满陕北风情,沟壑纵横、沉稳凝重的黄土高原上,烈性的陕北汉子、泼辣的陕北婆姨演绎了一幕幕充满血性的故事,展示了一部厚重雄浑的高原史诗,一经推出便收视率一路攀高,大获口碑。同年,为配合电视剧播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经典礼品版《盘龙卧虎高山顶:高建群大西北三部曲<最后一个匈奴上下>、<六六镇(最后的民间)>、<古道天机(最后的远行)>》三部长篇小说汇总卷。 2012年,《最后一个匈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版本为获评100年来经典长篇小说丛书,2014年再版。 2012年,台湾风云时代公司出版繁体竖版《最后一个匈奴》 2013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最后一个匈奴》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最后一个匈奴(手稿版)》 201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高建群图画最后一个匈奴》 2021年1月,《高建群全集》(第一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包括《最后一个匈奴》《我的菩提树》《大平原》《统万城》四部长篇小说。 2022年2月:《最后一个匈奴(风云30週年纪念典藏版)》港台原版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 2022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最后一个匈奴(30周年纪念版)》。 10月:短篇小说《达摩克利斯之剑》,发表于《青年文学》(第10期)。(责编 康洪伟) 1993年 4月:中篇小说《出国的诱惑》,发表于《延安文学》(第2期)。 5月:中篇小说《一个梦的三种诠释形式》发表于《飞天》(第5期)。(约稿编辑 孟丁山 责编 刘岸) 6月:文学自传《我从白房子走来》,发表于《陕西日报》。(责编 刘春生) 7月:中篇小说《茶摊》,发表于《延河》(第7期)。(约稿编辑 陈忠实 责编 张艳茜) 散文《我如何个死法》,发表于《美文》(第7期)。 8月:主编《新诗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说《家族故事》,发表于《漓江》。(约稿编辑 王蓬) 散文《祭奠美丽瞬间》,发表于《文友》杂志。(责编 王琪玖) 1994年 4月:散文《白房子人物》,发表于《西北军事文学》(第2期)。(约稿编辑 王久辛 责编 张春燕) 小说《张家山幽默》短篇三题发表于《延河》(第4期)。(责编 张艳茜) 散文集《匈奴与匈奴以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策划 张继华 责编 刘孟泽)。收录了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出版以后,应媒体之邀而写的五十多篇创作谈。其中,《你知不知道有一种感觉叫荒凉》《如果创造一切的不是上帝,那就一定是女人》《一架失控的航天器》《<最后一个匈奴>书名诠释》《我建造了一座纪念碑》《手稿丢失记》等,都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篇章。 7月:小说集《大顺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大顺店》《伊犁马》《达摩克利斯之剑》《雕像》《出国的诱惑》《老兵的母亲》《骑驴婆姨赶驴汉》《一个梦的三种诠释方式》8篇小说。 8月:散文《女人是巫》,发表于《女友》杂志(第8期)。(责编 孙珙) 9月:散文《陕北剪纸女》,发表于《美文》(第9期)。(责编 刘亚丽) 小说《张家山幽默》短篇二题发表于《延河》(第9期)。 10-11月:系列散文《丹华的故事》,该系列发表于《深圳风采》(第10、11期)。(约稿编辑 吴重龙) 12月:长篇小说《六六镇》,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再版。2007年,重新修订易名为《最后的民间》,文汇出版社出版,是继《最后一个匈奴》之后推出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 【延伸阅读】 本书最初曾拟名《花案》。这是因为书中的许多花花绿绿的事情和案件,都因“性”的因由而发。后来考虑到上面的这个名字太俗,有考虑到书的主旨,而是为了塑造这个高原传奇式的人物张家山,而张家山演出的地点是在六六镇,故易名《六六镇》。 作者一反《最后一个匈奴》的居高临下,而是就近写来,细针密线,描绘了人类生存图景的窘迫和无奈,凄凉与尴尬,夜,漆黑的夜,荒漠旷遥的黄土高坡下的一孔孔窑洞中,唯有一串串压抑着激亢的香喘撞响了古亘(gèn)野性的晚钟…… 同是一片蓝天,同是一个太阳,但当外面的世界精彩的可以旅游月球的时候,那似乎被时代遗忘的六六镇上,却一边聆听着疯狂的摇滚乐,一边演绎着那荒蛮原始的情爱史——五旬的农妇寡居二十年后,却老树绽新花而“喜”结珠胎;瘫躺在床的五尺汉子为了妻儿度日,竟对床隅的妻子与野汉的交媾(gòu)听而不闻……当继父把少女蹂躏欲绝时,人们却悲叹母亲不解风骚。 作品描写生动,故事奇诡,人物鲜明,情节夸张,应接不暇的世事纷争,花样翻新的乡间奇闻,跃然纸上。 作者扎实的生活积累,对人类自身的痛苦思考,诸种因素紧合起来,令这部《六六镇》成为力作。 小说以主人公张家山在六六镇上开办民事调解所,为周围百姓调解民事纠纷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小到夫妻不合,偷鸡摸狗,招夫养夫,大到“心脏开花”开棺验尸的人命大案,将陕西农村发生的奇人奇事用张家山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串在一起,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勾勒出了一幅原生态的人类生存图景,被业内外人事称为原生态小说。 1995年 2月:散文《女人的要塞》,发表于《女友》(第2期)。(责编 孙珙) 中篇小说《大顺店》,发表于《小说家》(第1期)。 【延伸阅读】 同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于晓阳(于洋之子,第五代导演,已去世)执导拍摄同名电影,史可主演。 4月:中篇小说《马镫革》1995年,发表于《小说家》杂志(第2期)(约稿编辑 闻树国),《中篇小说选刊》(1996年第1期)。 1998年 3月:长篇小说《古道天机》,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责编 叶梅珂)。2007年,重新修订易名为《最后的远行》,华龄出版社出版,是“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三部。2011年4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延伸阅读】 本书为作者的“大西北三部曲”第三部,是一部集传统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于一身,具有极强可读性与文学欣赏价值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一纸民间契约“回头约”为契机,展现了一具女尸被从坟墓里盗出,在高原古道上经过七天七夜的奇异行程,最后被送回前夫身边的故事。 10月:长篇小说《愁容骑士》,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2000年,该书由台湾逗点公司以繁体字竖排版在台湾再版。2000年,广州出版社再版。 2000年 8月:散文集《穿越绝地——罗布泊腹地神秘探险之旅》,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责编 龚湘海)。2014年3月,经作者编辑修订易名为《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 【延伸阅读】 本书是一部纪实性的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作者随摄制组人员在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神秘的探险之旅。作者在罗布泊沙漠呆了十三天。那里没有一滴水,没有一株植物,没有一个动物,就像月球表面,像传说中的地狱一样。并由许多亲历者叙述对罗布泊沙漠的感慨。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令许多人谈而色变的罗布泊沙漠。 9月:散文集《我在北方收割思想》,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995年至2000年来的散文随笔中的精华,这些散文随笔见诸报刊后,都曾产生过很大影响。(责编 林文询) 2002年 1月:散文集《惊鸿一瞥》,群众出版社。 【延伸阅读】 本书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 5月:散文集《白房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收有“重返白房子”、“在白房子”、“遥远的白房子”三部作品。。 9月:散文集《西地平线》,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阅读】 该书分三辑: 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 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一个成熟男人的浪漫、一群最后的骑兵的剽悍,将一切孤独、无奈、悲凉、艰苦和凶险都深藏在心里,展现给你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2003年 9月:散文集《胡马北风大漠传》,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引起轰动。2007年第二次印刷更名为《胡马北风》,加入摄影作品,再次引起轰动。2007年因此应邀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以“西域文明与中国文化”为题目演讲。高建群成为第一个在“世纪大讲堂”演讲的内地作家。2008年9月,《胡马北风大漠传》在台湾地区已繁体竖排版再版发行。 2004年 1月:小说集《刺客行》,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中篇《刺客行》《生死回头约》《黑陶时代》《饥饿平原》四部作品。(责编 韩霁虹) 2005年 4月:演讲《艺术家,请向伟大的生活本身求救吧》,新华社发了通稿。高建群受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的委派,任高新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建群在任命会上作了精彩发言。 2007年 1月:中短篇小说集《伊犁马》,四川文艺出版社。收有作者的《白房子》《马镫革》《诱惑》《伊犁马》和《大顺店》等小说。 7月:长篇小说《最后的民间》,文汇出版社。8月长篇小说《最后的远行》,华龄出版社。 2008年 1月:散文集《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东方出版中心。 2009年 10月:长篇小说《大平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大平原》研讨会11月在北京召开。与会批评家给予了《大平原》中肯的评价。 【延伸阅读】 2016年该出版社再版,名列图书类榜首。 2009年11月28日,长篇小说《大平原》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该新作被视为继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之后的又一巅峰力作。(中国作家网专题http://www.chinawriter.com.cn/z/dapingyuan/index.shtml) 2012年9月,文艺类图书《大平原》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名列图书类榜首。 2012年,台湾风云时代公司出版繁体竖版《大平原》。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大平原(手稿)》版。 《大平原》讲述了陕西渭河平原上一个普通农民之家三代人历经种种苦难和不幸,在顽强求生存的同时努力捍卫尊严的感人故事。小说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动荡和大饥荒起笔;六十年代初的饥荒中,在骨肉之间的生死相依中顽强挣扎;在和平时期参军、驻守边疆的第三代主人公黑建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并由此积累了丰厚的生活阅历,终于成长为一个饱经忧患、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作家;在本世纪的城市化浪潮中,这个村庄被纳入开发区,结束了上千年的乡村文明,继而涌现出了在商业化生存法则中继续奋斗的新一代弄潮儿。该书犹如一部关中平原的《百年孤独》式的家族史。 这部长篇小说是高建群为自己的家族而写的,作为一个家族史的真实记录,那些老故事早已在他心里埋藏了很多年,“它们已经成熟得快要从树上掉下来了”。花了三年时间,他“用一个长篇所拥有的恢弘、庄严的翅膀和利爪,完成这一次飞翔”。 《鸠摩罗什》第一卷《菩提树》完成,发表于《江南》(第5期)。 2011年 5月:《高建群图画〈最后一个匈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 8月:主编《陕西精神·勤劳质朴的陕西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 1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2016年该社再版。(责编 韩霁虹)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统万城(手稿版)》。该书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优秀图书奖,名列长篇小说榜首,其英文版行销欧美,亦在海外有较大影响,并获得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2013年,台湾风云时代公司出版繁体竖版《统万城》(责编 陈晓琳) 《统万城》的主线,是写大恶之华——匈奴末代大单于赫连勃勃的传奇一生,是写匈奴民族的唯一都城统万城的筑城史。可视为一部赫连勃勃大传。《统万城》的副线,是写大智之华——西域第一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一生,是写鸠摩罗什从父亲的时代起,自印度国抵龟兹国,再羁留凉州城,最后抵达长安城草堂寺的故事。可视为一部鸠摩罗什大传。 通过上面这两个人物,《统万城》描写了匈奴这个曾深刻地动摇了东方农耕文明根基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根基,差点儿重写世界进程的古老游牧民族,如何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历史,同时描写了佛教进入中国,汉传佛教得以确立的历史。 同时,通过这两个人物,作者的宏大叙事,笔锋深深地楔入了中华文明史一个重要的节点,即长达二百八十年之久,烽烟四起混沌不清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是一本奇书。是一本给予怎样的期待都不算过分的书。现当代中国文学怀着久久的渴望,希望有我们自己的经典问世,希望有与世界文学可以平等对话的作品问世,希望有显示东方美学和东方智慧的发轫之作问世,现在因为此书的出现,也许给了一个回答,或者说做了一次尝试。 《统万城》作者高建群,是与张承志并称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的代表人物,是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二十年前,他的鸿篇巨制《最后一个匈奴》曾引发陕军东征现象,形成洛阳纸贵一时之盛,而在此之前,他的《遥远的房子》震动整个文坛,在此之后,他的渭河平原史《大平原》,又一次感动了广大读者。 《统万城》也许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中国文坛的独行客的封笔之作,是高建群对长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最后的敬意了。 正如高建群所说:我不欠小说艺术什么,小说艺术也不欠我什么,OK,我可以用这本书,释然地向它告别了。 在《统万城》出版的同时,电影和电视剧的运作,亦在同步进行中。 8月:书画集《独步天下大千世界入我法眼——高建群书画作品100幅》,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年 2月:散文《六道轮回图与成吉思汗秘藏之地》,《芙蓉》(第1期)。 4月:小说散文合集《遥远的白房子》,本书收有“遥远的白房子”、“重返白房子”、“难以释怀的白房子”三部作品。 8月:散文集《你我皆有来历》,湖南文艺出版社。 书画集《立地成佛》,征求意见版付梓印刷。该书应凤凰卫视之约,为星云大师、净空大师凤凰世纪大讲堂演讲稿,插画一百幅,并编辑成书。。 2016年 1月:散文集《生我之门》,未来出版社。这本散文集详细记录了母亲父亲的故事,饥饿年代的父老乡亲,以及读书的兴致、生活的感悟等内容,可以看作是作家早年生活的自叙传。 【延伸阅读】 本书收录了高建群先生关于自己童年的各种故事以及读书生活方面的小散文,共五十余篇。全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他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作品中对生活趣事的描写和对那个年代的描述,都会令读者觉得有趣和耳目一新。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感受作家的情怀,也深深了解这位著名作家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普世情怀。 10月:长篇小说《我的菩提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文化艺术报》连载时名为《菩提树下的欢宴》)。 【延伸阅读】 这是作者60岁以后,倾一生之心血,对中华文明板块的发生、发展、流变的一次千年一叹,是留给后世的一份精神遗嘱。 “我决定写一本书,一本类似遗嘱那样的书,当孩子在丛林中形单影只,茫然四顾时,她打开这本书,在里面寻找智慧,寻找自保和自救……”这本书,正是作家高建群的作品《我的菩提树》。本书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综合性的文化读物,其中加入了作者个人化的思考和演绎。作者从源头开始梳理中华文化,自三皇五帝直到盛唐时期,而构成我们民族性格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在这漫长的时光里终于合流,形成的历史格局。用作者高建群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叙事体的东方文明发生史和流变史”。 评论界将这种写作式样定义为“文学读本”,定义为“圣经体”或“史记体”。 2017年 4月:《高建群讲中国故事》,内部出版。 6月:散文集《相忘于江湖》,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是继《生我之门》后又一部自传体性质的散文集。这本书写了作家的文学生涯,也写了陕西文坛的作家友谊,还回忆了部队生涯和战友情,还涉及作家的文化思考、文学理念。 【延伸阅读】 《相忘于江湖》是作者高建群先生迄今唯一一部自传体性质的散文集,全书共六个部分,是作者对自己一个甲子的人生和四十年文学创作生涯的总结与回顾。除个别篇什外,均为第一次发表。书中既有作者对自己文学观念的理性阐述,也有对路遥、张贤亮、陈忠实等一众老友的深情追忆;既有对过往岁月的真诚怀念,也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自我期许,是作者创造出的一个情与理兼容的散文世界。文字随性淡然,思想自在洒脱,不仅是一部高水准的散文作品,也是了解和研究高建群及其作品的第一手资料。 2018年 7月:长篇小说《大刈镰》,三秦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大刈镰》是高建群倾心著写且甚为看重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以一个退伍士兵的视角,叙述了其从故土到边防站,再到都市,种种空间种种身份转换里,所经历的一连串既浪漫又悲壮、既蛮野又孤独的故事,既见人性的无限丰富性,也见人生的无限可能性;擦亮人性的光芒,照见那感人至深的一面,从而让生活趋于圆满。 2019年 7月:长篇小说《我的黑走马——游牧者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 同年,该书获评第二十九届书博会“中国好书”(《中华读书报》评选),并获得2020年度“中国十大好书”,2020年度京东畅销书前20名。 本书是一部讲述数千年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的长篇历史小说,尤其是古代各游牧民族的繁衍、兴起、壮大、迁徙、衰落,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游牧民族兴衰史。作者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再现了在丝绸之路的开通下,古代西域大漠、北方草原地区各民族及中亚西亚诸民族的种种历史变迁,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其实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冲突相相互交融从而形成的五千年文明史”。 2020年 12月:散文集《来自东方的船》中英文对照版,陕西旅游出版社。 2021年 1月:《高建群全集》(第一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包括《最后一个匈奴》《我的菩提树》《大平原》《统万城》四部长篇小说。 5月:散文集《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西北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 2020年6月30日,作者受西北大学出版社委托,并以西安航空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身份,写作《丝绸之路千问千答》一书。 2018年8月29日至11月7日,高建群作为文化大使,随陕西卫视《欧亚大穿越丝路万里行》一行,行程两万两千公里,自西安而伦敦。这部作品,即是这次跨越大半个地球的产物。 该书对作者是一部重要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写作亦是一部重要作品。 10:高建群序文集《虚位以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 1月:《高建群全集》(第二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包括《大顺店》《六六镇》《古道天机》《我在北方收割思想》四部“在北方”系列。 2月:《最后一个匈奴(风云30週年纪念典藏版)》港台原版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 10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最后一个匈奴(30周年纪念版)》。 1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七十耳顺——高建群书画作品集》。 2023年 1月:《高建群全集》(第三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包括《伊犁马》《胡马北风》《罗布泊档案》《西地平线》《相忘于江湖》四部““上帝视角”系列。 |
返回顶部 |
业务合作:134-8810-4732 |
关于我们 - 规章制度 - 组织架构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高建群艺术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