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图书 书法 画作 文稿 学术 品牌 制度 组织 我们
 
 
 
讲故事的这个人是谁 他叫刘栓
日期:2021-10-02  来源:高建群艺术社区  作者:文夫    关注:5224

    讲故事的这个人叫刘栓,一个青年学者,目下供职于一家大学出版社。我的一本正在热销的书,他是责任编辑。那书中大部分的篇章是我鞋的。但同时,大约有三分之一,我累了,老眼昏花,于是凭口说初,而他,用录音笔记录下,整理成文字。

    他的文字功力叫我惊讶。那天我给一个来访者题字,他说,我将上大学以来,工作以来琢磨出的最好两句话贡献出来,这两句话叫“承先贤衣钵,开自家面目”。话语一出,赢得满场惊讶。尤其是“开自家面目”一句,隐约间透出一股霸气来。

    他的老家在陕南秦岭最深的山中,最高的山中。那地方叫山阳。我说,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祖祖辈辈都是山民,能从这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地方,家族中走出你这么一个人物,是家族一代一代积攒地气的结果,获得性具有遗传性,积攒到了你这一代,家族中终于出现了个人物,考上名牌大学,居住在了城里。

    作者原先把这本书的书名叫《龙须草》。龙须草是一种长在山地的草木。农户人家,行脚士兵,云游僧人脚下穿的那草鞋,大约就是用这种草编织的。还有,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蓑衣,据说也是用它编织的。我能理解作者用《龙须草》作为书名的寓意。那是草根百姓的植物,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作者借龙须草,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对如蝼蚁,如草芥对那一方百姓对喟叹,对他们顽强对生存斗争精神对礼赞。

    这是秦岭最深最高对山里。在我们匆匆对路经者对眼里,山峦高耸,云遮雾罩,一场风就带来一场猛烈对暴雨。我们无法更深入地走进去。那狭窄对山里劳作对人们,那灰白色对房屋建筑,那一直通向山顶对羊肠小道,对我们来说,那就是谜。他们对日常生活起居,他们对行事方式,他们在想些什么,这些都是谜。

    阅读中那些杀猪匠的故事,那些箩匠,那些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民间习俗,行事方式,等等,叫我想起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孙犁的白洋淀系列,贾平凹的商州系列。这些系列轻轻揭起这偏僻地域一角的面纱,把那些地方的人类生存图景展现给世界看。

    当然,他们的文笔老辣,简约而又精准,且给席常的生活人为的涂上了一层玫瑰色,这是需要本书作者学习的。

    而本书作者的长处则在于,他是以一支缜密的笔,如数家珍般的描写,展现了那块地上的人们,生活的全部庸俗性。这也是一代与一代人,艺术追求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的原因吧。

    我建议作者把书名改成《南山有台》。这样会沈甸甸一些,居高临下的概括力强一些。这话来自《诗经》。

    《诗经》中又“南山有台,北方有莱”一句。专家为我们注释说,所谓“台”,所谓“莱”,都是地里长的一种草。那我们在这里且把它当作作者所说的龙须草吧!从《诗经》的年底啊,这草就长在南山里了,而从《诗经》的年代,百姓们就生活在这片山地了。一茬一茬的草,一代一代的人,直到今天。如是想来,我们不由得向这块山地致敬,向这些卑微的如蝼蚁如草芥的生命致敬。

    作者是如此的年轻,人生的大幕,文学的大幕,对他来说才刚刚拉开。这本书的叙事,还过于罗素或繁琐,故事也叙述得不够饱满,虽然作者凭借丰厚的生活底子,给予了一些弥补,但是还是不够的。也许在下一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他的改变和提高。

    前天我画了一张画,画的是秦岭高耸的一角。更名叫《直上秦岭第一峰》。旁边题字说:“秦岭第一峰曰太白山,第二峰曰牛背梁,第三峰曰西岳华山。”

    驴友们告诉我,从秦岭第二峰柞水的牛背梁上山,顺山顶绕,可以绕到黄峪寺,再往西绕,还可以绕到云遮雾障的那些山阳的大山中去。

    谨以此语,寄语刘栓以及那些所有的青年才俊们。你们有年轻作为本钱,可以而且有理由比我走得更远一些。

2021.9.30于西安

【高建群书画鉴赏】

关于我们 - 规章制度 -  组织架构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4 www.gaojianqu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007593号-1 联系电话:134-8810-4732
为推动文化艺术普及创新与传承,大秦印社邀请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共同发起高建群艺术院,旨在凝聚和引领新生代文化艺术创作,营造崇德尚艺浓厚氛围,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大秦印社非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大秦印社或高建群先生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