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介绍,作为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都城“统万城”遗址位于今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间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南匈奴遗族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统万城始建于413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
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几经变幻如今已抖落了那些纷繁扰攘的历史尘埃,复归为生长庄稼的静默大地;曾经辉煌一时的最后一个匈奴王赫连勃勃也早已淡出了历史的地平线,倘若不是博览古今的专家学者,很少有人知道有过这样一个强悍的西部王者曾经带领着他的民族逐鹿群雄并屡次胜出。1600多年之后,统万城的故事依然深深地吸引着一位智慧的歌者。他说:“匈奴这个话题,是人类历史的一根大筋,一旦抽动它,无论东方,无论西方,全人类都会因此而痉挛起来!”(高建群《统万城》题记)曾以《最后一个匈奴》让人铭记的陕西作家高建群对于匈奴这个一度鼓行秦陇、纵横燕赵的游牧民族始终怀有一份别样的情愫,在《最后一个匈奴》出版近二十年之后,于2012年l2月又推出了他的长篇新作《统万城》。小说不仅从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空中撷取了“大恶之花”赫连勃勃这个典型人物,而且还将同一时期推动佛教东传的关键人物“大智之花”鸠摩罗什也引入了小说,以主副双线并进交错的结构方式,既气势恢宏地叙述了两位英雄的外在事功,也以诗意盎然的笔触叩问了他们为恶为善各自不同的内在精神走向,让大恶和大善相望、相遇、相对照,演绎出千百年来历史与人性盘根错节的复杂纠葛,在解构盛行的时代堪称一部难得一见的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
小说的主线叙述的是最后一个匈奴王赫连勃勃和他的统万城故事。史载匈奴乃我国古代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公元一世纪末为汉所败后西迁,南匈奴附汉,被汉朝天子赐姓刘。小说从刘勃勃(即后来的赫连勃勃)的出生写起,生在高车上的刘勃勃除了是逆生之外小时候并未显现出特别过人的天赋,作为匈奴西单于刘卫辰的儿子,三岁的他居然闻不得血腥,这与草原上的狼族本性太不相符。一怒之下的父亲将小男孩抛进了河水中,除非他自己能够爬起来,不许有人救他。这是童年的刘勃勃初次经历的生死考验,在他终于抓住水中的白柳条上得岸来之后,父亲对他的赐予是在他的脸蛋上划下了分别代表勇敢、俊美、凶恶的三道刀痕。游牧民族的生存法则向来是酷烈的,何况这又是各民族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最激烈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边缘的代来城,南匈奴的最后一支队伍在与北魏道武帝拓跋琏的战争中大败,单于刘卫辰一家三百余口,除了十一岁的刘勃勃幸运出逃之外,其余全遭杀戮。在舅舅叱干阿利的帮助下,刘勃勃投奔了后秦皇帝姚兴,并被姚兴封为安远大将军,带领三万龟兹百姓依旧回到代来城修养生息。在代来城,刘勃勃劫走了柔然可汗献给姚兴的三千汗血良马,组成了战斗力强劲的嫡系部队。为了实现一统草原的野心,在入赘固远城之后不久即派叱干阿利至长安姚兴处摇唇鼓舌,诬告固远城将军末弈于勾结北魏。姚兴怒而出兵,刘勃勃也趁机入城杀了岳父末弈于,被姚兴赐封承袭其父“匈奴西单于朔方王”的封号。在刘勃勃又灭南凉国、军事力量不断壮大的时刻。他不曾想到。固远的不义之举正为他的未来埋下了生死攸关的隐患,那就是他的妻子鲜卑莫愁始终不动声色地在观看着这一切。
羽翼丰满之后的勃勃废除了汉天子所赐的刘姓,改称赫连勃勃,“赫连”二字在古突厥语中就是“天”的意思,他正式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之大夏国,以“天王大单于”的身份上书姚兴,要姚兴予以承认大夏、后秦作为两个国家并世而立,互不相扰。愤怒的姚兴此时将赫连勃勃视为不可饶恕的叛臣贼子,欲除之而后快,双方的交战持续了十年之久,直至后秦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才告结束。军事上进入全胜时期的大夏国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的一处位置历时六年、费工十万修筑了这座宏伟坚固的都城——统万城,铭日:“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其为独守之形,险绝之状,固以远迈于咸阳,超美于周洛。”尽管极尽赞美之能事,这座巍然屹立的都城却并未被赫连勃勃享用太久。攻下长安的他虽然筑坛于霸上,祭告天地,正式称帝之后却又返回了大本营统万城,途中鲜卑莫愁求见。怀着隐秘复仇使命的鲜卑莫愁每日以鸩鸟的羽毛轻拂酒面,然后献于赫连勃勃。几年之后,一代枭雄赫连勃勃连吐三口黑血之后,在鲜卑莫愁的陪伴之下死于一个羊圈之中。
而向西迁徙至亚欧大陆的北匈奴的首领、南匈奴的兄弟阿提拉在布达佩斯建立了匈奴大汉国,几乎占领了整个欧罗巴大陆。在他即将攻破罗马城之际,红衣大主教将皇帝的妹妹敬诺利亚公主许配给了阿提拉。敬诺利亚公主也如鲜卑莫愁一样,每晚用鸩鸟的羽毛轻拂酒面。婚后第二年,正值盛年的匈奴末代大单于阿提拉死亡。深深动摇了东方农耕文明根基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根基的匈奴人就这样倏忽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的玄机总是不会让人们轻易识破,那些看似偶然的机缘巧合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天启,这是任历史学家也困惑不已的问题。
小说的另一线索是叙述鸠摩罗什自西域来到东土,汉传佛教得以逐渐确立的故事。东汉明帝时,佛法传来中国,历经魏晋诸朝,汉译的经典渐渐增多,但是翻译的作品多不流畅,与原梵本有所偏差。中国之佛教经由鸠摩罗什而面目一新。小说从鸠摩罗什的父亲写起:鸠摩炎从天竺来到龟兹,娶了国王的妹妹罗什公主为妻,将第三子命名为鸠摩罗什。他不是为世俗的社会所生,而是为了父亲鸠摩炎去东方弘法这未尽的理想而生的。从童年起鸠摩罗什就随母亲游走西域,弘扬大乘佛法,漫游五年之后回到龟兹,龟兹国王设黄金狮子法座,拜21岁的鸠摩罗什为国师以弘法。前秦皇帝苻坚梦中得到天启,孜孜以求鸠摩罗什为国师,派大将吕光破了龟兹城,然而,押解鸠摩罗什的吕光却在河西走廊的凉州城得知苻坚为姚苌所灭,遂自立为凉州王,后凉一共存在了17年,鸠摩罗什也在此地羁留了l7年。直到后秦姚兴为索得鸠摩罗什派兵灭掉后凉。为了一个国师而发起两场灭国战争,这是发生在鸠摩罗什身上的另一传奇。抵达长安之后,鸠摩罗什在长安城草堂寺主持国立译经场,共计一十三载,译经书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圆寂时告诉弟子,如果译经符合原经旨意的话,火化时舌头不化,非但不化,还会有莲花从口中喷出,果如其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作者超越了世俗的善恶之分,既抱着“理解之同情”索解“大恶之花”的仇恨、野心和命运之间的因与果,更带着十二分的虔诚与崇敬引领读者沐浴在“大善之花”那一派慈悲、智慧与圣洁的佛光之中。
带有浓厚主观抒情色彩的诗意叙述是小说文体上的显著特征,这或许出自作者一贯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精神取向。“早从出道那篇享誉文坛的《遥远的白房子》开始,高建群就是中国文坛一位踽踽独行的骑士,我行我素地高举起在当今文坛很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大旗,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诗意盎然的宏大叙事,……将高贵的精神、不屈的意志、伟大抱负与人格尊严融进他笔下的一个个人物形象,使他的小说既有如歌如诗的语言特质,又充盈着大写的人的神秘而高贵的气质。《统万城》可以说是他将爱恨交织的人的欲望生活诗意化、神圣化,将凡俗生活精神化、理想化的人格天赋和文学才能发挥到近乎理想状态的小说文本。”(李星《读高建群历史小说》)无论是新疆的大漠绿洲、青海的碧草群山、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还是马蹄声声、刀光剑影的残酷厮杀,都显示出作者善写西部风物与传奇故事的独特禀赋;果戈理、昌耀、席慕容等名家诗文歌曲的穿插,独眼女萨满神奇灵异的预言,鲜卑莫愁的精妙琵琶,亦为小说的阳刚孔武增添了一层脉脉的柔和之美。那些飞跃灵动的文字里跳动的是勃勃的诗情与不羁的生命激情,有趣的是,小说张弛有致的不同叙事节奏恰好对应着作者对于马的三种行走姿势的描写:“走”、“颠”、“奔驰”(牧民称作“挖蹦子”)。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挖蹦子”:“当一群马,马蹄上钉着马蹄铁,尤其是这还是拧有四颗防滑螺钉的马蹄铁,莽撞地、粗野地、雷霆万钧地砸向戈壁滩时,戈壁滩上溅起阵阵火星,马蹄急急如雨,以千钧之力砍下来,地皮为之震颤。……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呀,那是一生都匍匐在大地上,一生都与平庸的地形地貌为伍的农耕民族永远无法想象出来的腾挪之美、跨越之美、飞升之美。”掩卷而思,小说最富有审美冲击力的也正是这种带有独异色彩的腾挪之美、跨越之美、飞升之美。
(王海燕,文学评论家,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师;魏耀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于2013年5月) |